桂林米粉的基本介紹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后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制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產(chǎn)品特點
最傳統(tǒng)正宗的桂林米粉,以其白、嫩、爽、香的特點吸引了八方食客。米粉制作工藝源于傳統(tǒng),優(yōu)于傳統(tǒng),以獨創(chuàng)的米粉香滑、鹵水香濃、佐料豐富等優(yōu)勢,這也是正宗桂林米粉所要具備的獨特口感優(yōu)勢。
歷史民俗
桂林米粉的傳說講了好多年,誰也不清楚,也沒有幾個人去考證它。傳說講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覽桂林山水。秦始皇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來到漓江一看,哇,漓江里的鯉魚用手就可以撈到,于是秦始皇叫船家趕快弄來了很多魚,又給了很多錢。一餐不知道要用多少條鯉魚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漓江上游了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急得漓江里的鯉魚王亂跳,發(fā)誓要把秦始皇的游船拱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知道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你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制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了。
制作方法
鹵菜粉
把燙熱的米粉濾干,再配以鍋燒(炸酥的五花肉)、鹵牛肉片、香腸、叉燒等,加鹵水、花生油、酥黃豆,再根據(jù)個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蓉、蔥花、各類酸菜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呼呼作響,聲色味俱全。
湯粉
把切好調(diào)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
醋水米粉
這是一種無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經(jīng)濟爽口,婦女特別愛吃,夏天最受歡迎。
馬肉米粉
桂林米粉有許多種,最有名的是馬肉米粉。它用特制的紅燒馬肉作配料,馬肉鮮嫩味香,壯陽補腎。過去吃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來盛,米粉僅供一箸,上面有幾片薄薄的馬肉,再加以幾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醬,風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現(xiàn)代已改用大碗,滋味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