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盛沙姜的基本介紹
中國沙姜之鄉(xiāng)--中國南盛,沙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南盛耕地多屬黑泥田,含碳質(zhì)多,松軟疏水,宜于沙姜生長。南盛位于中國正南部,隸屬廣東省化州市,自然和氣候天氣正好適宜栽種沙姜。
營養(yǎng)價值
溫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損傷,牙痛。用于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地里的沙姜十分漂亮,每株沙姜上只生四五片葉子,貼地生長,葉片是卵形,葉面是綠色,葉緣及尖端是紫色,采葉也可以做菜,沒有沙姜塊莖那么辣,但有奇香。沙姜也會開花,穗狀花序自葉鞘中抽出,花是白色的,等到花謝葉枯,當年產(chǎn)的新沙姜就上市了,從市場上買回來的沙姜與生姜有幾分相似,是數(shù)個相連的地下塊莖,要想保存久些而不腐爛,可不要急著洗去沙姜上的泥土,只要除去須根,吹晾在通風處,隨用隨洗,就可以保留很久。
產(chǎn)品特點
南盛所出產(chǎn)的沙姜最為優(yōu)質(zhì),其沙姜呈褐色,略帶光澤,經(jīng)曬不癟,皮薄肉厚,質(zhì)脆肉嫩,味辛辣帶甜,含姜辣素高,具有化痰行氣,消食開胃,健脾消水去濕和防疫等功效。據(jù)父老傳說,清光緒年間,化州及鄰縣瘟流行,南盛一帶村民食沙姜以防,得免疫病,四境賴以安寧。此外,南盛水姜與本地名肴“白切雞”伴食,香而不膩,饒有風味。酒樓飯莊及居民家庭估白切雞均以沙姜作主要佐料,相沿成習。又本地廚師調(diào)味用的香料粉,多以南盛沙姜作配料,菜肴特別美味可口。
歷史民俗
傳說當年廣東化州及鄰縣瘟疫流行,愛吃沙姜的人得以免染疫病。村里的中醫(yī)翻看《本草綱目》,上面果然說沙姜“暖中,辟瘴癘惡氣,治心腹冷痛,寒濕霍亂”。因此廣東人后來都愛上了沙姜的這一股香辣之味,并且使之入菜。
南盛沙姜的制作方法
沙姜鳳爪
材料
鳳爪,沙姜,檸檬,九層塔,魚露,花雕酒,冰糖,水
做法
1、鳳爪洗凈,放入電壓力鍋加水和檸檬片壓10分鐘。
2、解壓后用清水漂洗鳳爪,然后將鳳爪放入加有檸檬的冰水里浸泡降溫。
3、魚露、花雕、水按1:1:2的比例調(diào)好,然后加入適量的九層塔、沙姜、檸檬汁、冰糖煮成鹵水。
4、將鳳爪從冰水中撈出瀝干水分,加入鹵水然后放冰箱保鮮層腌半天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