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獅子糕的基本介紹
建水獅子糕是云南省建水縣的傳統(tǒng)名食。相傳是清代后期,由建水縣“榮香齋”糕點鋪一吳姓所創(chuàng)制,因糕狀似雄獅頸毛而得名。
營養(yǎng)價值
從營養(yǎng)科學(xué)看,無論黑芝麻、白芝麻都是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就脂肪而言,可算得上量豐而質(zhì)優(yōu)。黑芝麻的脂肪含量為46%,白芝麻為40%,二者含量都高;維生素E含量很高,黑芝麻為50毫克%,白芝麻為38毫克%;就鉀鈉比看,黑芝麻為43:1,白芝麻為8:1,常食黑芝麻對預(yù)防或緩解高血壓有益;芝麻是高膳食纖維的食物,黑芝麻含量為28%,白芝麻為20%,這顯然是芝麻潤腸通便的一個重要原因。芝麻油含有麻油酸,故具特有香氣。由于維生素E含量高,具抗氧化作用,經(jīng)常食用能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據(jù)分析,每100克芝麻中含蛋白質(zhì)18.4克,脂肪39.6克,鈣620毫克,磷513 毫克,鐵的含量14.1毫克。此外,還含有卵磷脂和維生素B1、B2、尼克酸等。芝麻的美容健美作用,與這些成分是分不開的。芝麻中所含豐富的卵磷脂,可以防止頭發(fā)過早變白和脫落,保持發(fā)烏秀美。
歷史民俗
獅子糕原名“壽王糕”。出自1876年(光緒二年)秋,杭州西湖“壽春坊”斯仁谷之手。壽王糕因色之金黃,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清香,多為達(dá)賢仕人待客佳肴。西湖縣令姚其杭必備為待客茶點,其千金姚勝蘭每日必食方解口饞,百姓大多待仕人用之方能食用。
光緒乙未年斯老歸天,由子斯力撐坊繼業(yè)。青獅人何孬娃家境貧寒,為偷吃本族長黃瓜解饑,嚴(yán)遭毒打后逃出家門,流浪到杭州西湖,餓昏倒在“壽春坊”門前,斯力視之,與食救醒,何謝斯救命之恩,以身報效。斯正缺勞力,留為雜事,持奉家人。何手足勤快,為人靈巧,斯收之為徒,何以工錢報恩。白日浸洗酒米,晚間磨粉。孬娃出身貧窮,酸甜苦辣皆行,吃苦耐勞皆有,技藝在心。光緒已 年端午節(jié),斯家午夜飲酒,食酒過多,醉倒在床,因天熱午夜糕房起火,“壽春坊”被焚為灰燼。斯力痛哭終日,過度悲傷,不久離世,“壽春坊”從此而絕。何痛拜離師,回家在象溪河邊姐家棲身,借姐家房半間,銀子四兩買回糯米等原料,回家泡米三日椿成細(xì)粉制成"壽春糕"。是夜夢中,從師生涯歷歷在目,師父救命之恩,授藝之情在腦海中一出現(xiàn),師、師、師、斯、斯、斯,家鄉(xiāng)也師,其糕稱之為王,何王也?取人王將要犯上,怎敢?魯中王乃獅子也。師、斯、獅三字同音巧到極點,取此糕為獅子多妙,此糕色之金黃,如同金獅之毛,就取名獅子糕好了。何大笑而醒。其妻問何故而笑,何將夢事說與妻,妻說莫不是師父要我們不忘其恩。師父姓斯,家鄉(xiāng)也獅,取名獅子糕既是紀(jì)師又懷師恩,更憶家鄉(xiāng),三獅結(jié)為一體,真乃是獅緣也,全家人十分樂意。故獅子糕于1891年(光緒十七年)初問世。縣人食之贊不絕口,過往商客四海揚名。光緒二十六年,何年事已高,家已有結(jié)余,與妻商量,移房四桂房街,“獅子糕”食客更旺。光緒二十八年孟冬何長眠離世,其子何繼父之業(yè),深研細(xì)作,取衙門口外井水燒開冷沉浸洗糕米,打硬其味道更美,直至民國年間繼師生意興隆。民國后期,也有稻香齋、桂香齋等坊繼作此糕。何便關(guān)門停業(yè),其后以胥錦常為代表的作坊為勝。
制作方法
獅子糕的主要原料為上等糯米、米制飴糖和少量蔗糖。制作時,先將糯米用清水浸泡10-15天,然后將糯米蒸熟,合團壓片,切條,涼干,再放入菜油鍋里炸至炮酥,冷卻后,用80%的米糖和20%的蔗糖包裹,壓扁,切塊,即為成品。這種糕點,酥脆甜香,美味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