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大名點的基本介紹
四大名點是吳奕格生產的麻餅、烘糕、寸金、白切的統(tǒng)稱,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是合肥四大傳統(tǒng)特產,歷來被人們用作待客和饋贈的禮品。
1.麻餅:歷史悠久的正宗川點。椒鹽麻餅除了麻餅的皮薄心多、馨香味素等特點外,配料中有花椒、食鹽,成為純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風味,為川點中的名品。
2.烘糕:合肥生產的烘糕,具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傳說始于北宋末年。它的主要特點是香、甜、酥,具有潤肺消喘的功效。久放不會變味,不減焦酥,便于貯存攜帶
3.白切:白,沒添加任何調味材料;切:一種刀法運用。
白切的特點是乳白透明,片薄甜脆,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而成為優(yōu)質名點。值得一提的是,生產四大名點百年老店“張順欣”,前不久榮獲了國內貿易部頒發(fā)的“中華老字號”銅牌,祝愿它青春煥發(fā),再創(chuàng)輝煌。
它的特點為:色潔白,酥脆可口,清香味美,是糯米制品中獨具特色的品種。
4.寸金:形似筆桿粗細,長約一寸,故名“寸金”。糖表層脆、心酥軟、甜味醇, 具有橘餅、桂花的特有香氣,脆、甜兼得。
特點:表層脆而芯酥軟,粗細勻稱,全身白凈,軟不粘牙,入口香甜,甜味純正,經久悠長。
寸金具有橘餅、桂花的特有香氣,脆、甜兼得,清香可口。
歷史民俗
麻餅:麻餅相傳早在北宋時代,合肥就生產一種形似銅錢大小的實心餅,名“金錢餅”,風味可口。春節(jié)期間,人們圖個吉利,把它散給拜年兒童。又傳元末,朱元璋起兵反元時,合肥人張德勝,也是朱元璋的水師將領,為了籌辦干糧,當水師至裕溪口,派人到合肥定做一種大“金錢餅”,以糖作餡,酥甜可味,水師們吃了家鄉(xiāng)特制的餅,士氣大振,戰(zhàn)勝了元軍,乘奪取了采石天險。特制的這種種大“金錢餅”,就叫麻餅。烘糕:合肥生產的烘糕,具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傳說始于北宋末年。它的主要特點是香、甜、酥,具有潤肺消喘的功效。久放不會變味,不減焦酥,便于貯存攜帶。它的特點為:色潔白,酥脆可口,清香味美,是糯米制品中獨具特色的品種。
制作方法
材料準備
皮料:面粉11.75公斤 麻油2.65公斤 飴糖5.9公斤 純堿65克 撒粉1.25公斤 面麻2.5公斤
心料:食鹽0.25公斤 花椒面0.1公斤 瓜糖4.75公斤 川白糖9.5公斤 桔餅1公斤 麻油2.5公斤 飴糖3.5公斤 熟粉7公斤 蜜櫻桃0.5公斤 蜜玫瑰0.5公斤 核桃仁1公斤。
制作(麻餅)
1.制皮料:飴糖不能太濃,其溫度以35℃左右為宜(以手檢能“分岔”)。飴糖與麻油拌合后,下面粉與純堿。視面粉的干、濕度酌量加水,一般可加水1公斤左右。加水后,再攪拌5~6分鐘,用手稍摺疊,然后分皮。
2.制心料:先下各種花果料、川白糖、食鹽和花椒粉,再下麻油,最后下飴糖和熟粉,逐次拌合,均勻即可。不宜多攪拌,以免使花果料成醬狀。
3.成型:按皮40%,心60%的比例包心。用專用鐵圈成型,然后打麻。餅面打麻應均勻,麻粒不能重疊;底面只打上少許芝麻,餅腰不能粘麻粒。打麻后即烘焙。
4.烘焙:用急火,爐溫350℃左右。進爐時餅面在下,烘焙1分鐘左右,翻面,再烘焙約1分鐘,芝麻炸裂有聲時,即可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