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塘燒餅的基本介紹
下塘燒餅是安徽合肥漢族傳統(tǒng)名吃。起源于漢代,揚名于晚清,目前已為合肥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營養(yǎng)價值
面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yǎng)心益腎、健脾厚腸的功效。
產(chǎn)品特點
“干蔥老姜陳豬油,牛頭鍋制反手爐,面到筋時還要揉,快貼快鏟不滴油?!边@一順口溜形象地道出了下塘燒餅獨具的特色。烘烤燒餅用的是穹形吊爐,爐壁懸在炭火的上方,火勢能夠達到均勻。此外,和面、揉面、烘烤均有一整套工序的完美操作,使得燒餅酥脆可口,具有冷卻后不變硬的特點。
歷史民俗
下塘集燒餅,原傳于漢代,上為天鍋,下為地灶,相傳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后,途經(jīng)下塘,老百姓獻上燒餅,趙匡胤吃后贊不絕口,而后名傳天下。
清朝咸豐年間,為鎮(zhèn)壓在安徽活動的太平軍,湘軍統(tǒng)帥曾國藩的一路兵馬駐扎于下塘集。軍隊行軍打仗,急需干糧,燒餅就成了首選。
為多爭生意,燒餅師傅改進配料和烤制工藝后深受歡迎。隨著湘軍發(fā)展壯大,下塘燒餅的名聲更是在全國響亮叫開了。
下塘燒餅的制作方法
材料:面粉、水、芝麻、酵面頭、土制烤爐、木炭。
做法:將面加入老面頭、水和好,放3個小時發(fā)酵,將酵面里放入適當?shù)膲A面、柔和不酸。爐子生火,產(chǎn)生溫度,感覺烤手,將面做成餅狀,按上芝麻,反手貼入爐中,5分鐘既可(可加入咸菜、肉餡、蔥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