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湯圓的基本介紹
湯圓是中國漢族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jù)傳,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qū)把“浮元子”改稱元宵。據(jù)說元宵象征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團團圓圓。
營養(yǎng)價值
1、湯圓的營養(yǎng)成分在于豐富的餡料?,F(xiàn)在市場上的湯圓餡料多種多樣,符合不同的口味和營養(yǎng)需求。比如最常見的黑芝麻陷,黑芝麻具有烏發(fā)防止心臟病等功效,是食物中補充營養(yǎng)的佳品。
2、湯圓在制作中因加入不同的餡料,其營養(yǎng)含量也各不相同,但大多以糯米粉為皮,不宜消化,不可多食。
產品特點
四式湯圓: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制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將四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裝不同餡料的湯圓各一個。特點是軟滑細膩,四種味道各異。
歷史民俗
春秋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鬃诱f:“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币驗檫@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冬節(jié)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節(jié)丸”,潮汕有“冬節(jié)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