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米餃的基本介紹
東至米餃起先叫做蒸米粑又叫秈米粑,這種民間美食起源于安徽省東至縣龍泉鎮(zhèn),有著非常強的地域性。除了東至,其它地方很難見到。
產(chǎn)品特點
東至米餃子味道與普通餃子除形狀相似外,其他幾方面都有著很大差異。
區(qū)別一:主料有別,東至米餃,顧名思義,餃子皮是用米粉制作出來的,很普通的面粉餃子想必,口感更為Q彈,好這一口感的食客們可一定要試試。
區(qū)別二:餡料有差。米餃的餡料以蔬菜為主,目前池州市場上出現(xiàn)的只有豇豆角、雪菜、蘿卜、粉絲韭菜這幾種,雖然看起來是其貌不揚,對一些食肉族來說缺少吸引力,但偶爾吃吃素也是很健康啦!
區(qū)別三:烹飪方法。米餃子基本采用蒸的方法,因為米粉的黏度比面粉差,所以如果下鍋用水煮的話,會全部露餡的,但正是因為蒸的方法,使得餃子皮水分較少,更有嚼勁。
歷史民俗
相傳,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zhàn)鄱陽湖路過東至,雙方拼殺得昏天黑地,難解難分。相持日久,將疲兵乏,眼看誰也不能取勝,雙方為休養(yǎng)士卒,曾一度訂立“君子協(xié)定”:休戰(zhàn)數(shù)月,在東至昭潭與鄱陽石門、至德青山橋三地交界處插紅旗為界,雙方互不侵犯(“紅旗界”因此而得名)。朱元璋率部駐扎在紅旗界的營盤山。他不愧是人中之杰。他的軍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深得當?shù)匕傩盏膿泶?。在日夜操練軍隊、養(yǎng)精蓄銳、等待戰(zhàn)機的時間里,他苦苦思索影響作戰(zhàn)的諸多不利因素。他認為戰(zhàn)士們經(jīng)常餓著肚子,長途奔襲作戰(zhàn),是久戰(zhàn)不勝的主要原因。將士們所帶干糧通常是飯團、炒米粉,在東至一代作戰(zhàn),這些干糧遇水即壞。為此他找到當?shù)乩相l(xiāng),希望能做出一種方便可口、水浸不壞的干糧。昭潭鎮(zhèn)的巧婦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她們將大米淘洗干凈,放在甑里蒸熟,冷卻晾干,磨成細米粉,再用開水調(diào)和揉勻,將米粉搓成一個個雞蛋大的粉團,中間戳個洞,放入炒好的菜餡,封上口,上蒸籠蒸透。這個類似湯圓狀的最早的蒸米粑就做成了。它越嚼越甜,粑內(nèi)包有新鮮的菜餡,因而非??煽?。它最大的特點是不怕水浸,不易發(fā)餿,十天半月都不會壞。平時作戰(zhàn)帶上它非常方便,一頓吃上兩個就飽了。將士們吃了蒸米粑,作戰(zhàn)時如有仙人相助,故此,朱元璋又將這種食糧稱之為“仙米粑”。困擾朱元璋的問題,就這樣被紅旗界的村婦們解決了。說起來,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建立大明王朝,也少不了蒸米粑的一份功勞。
制作方法
粑餡的原料現(xiàn)在也很講究。主料一般是選用一種或兩種時令蔬菜如豆角、大白菜、蘿卜、芥菜,配上小山竹筍干、香菇丁、粉絲、豆腐、小河蝦、豬肉等。制作粑餡時,先將主料細切成絲,用植物油或豬油將之炒至半熟,然后加入適量的蔥、蒜、姜、醬油、味精、食鹽、辣椒粉等佐料即成。上籠前,籠底用芭蕉葉或粽葉鋪墊,并在一個個粑之間隔上小塊葉片,這樣蒸出的粑不相互粘連,且有股淡淡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