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場土豆粉條的基本介紹
馬鈴薯粉條是使用將馬鈴薯粉碎研磨為粉狀后通過一系列工藝制作而成的細長條狀食品。顏色多為白色。圍場是中國馬鈴薯之鄉(xiāng),該縣粉絲、粉條、粉皮等淀粉制品深加工企業(yè)已達到30家,年產(chǎn)量達到了1000噸。
營養(yǎng)價值
土豆味甘、性平、微涼,入脾、胃、大腸經(jīng); 有和胃調中,健脾利濕,解毒消炎,寬腸通便,降糖降脂,活血消腫,益氣強身,美容,抗衰老之功效。 主治胃火牙痛、脾虛納少、大便干結、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還可輔助治療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關節(jié)疼痛、皮膚濕疹等癥。
歷史民俗
粉絲的生產(chǎn)歷史悠久,據(jù)史料記載,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粉絲是選用優(yōu)質的淀粉為主要原料,結合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采取現(xiàn)代科技生產(chǎn)而成。其絲條勻細,純凈光亮,整齊柔韌,潔白透明,烹調時入水即軟,久煮不碎不糊,吃起來清嫩適口,爽滑耐嚼,風味獨特。粉絲含豐富的蛋白質、淀粉,與各種蔬菜、魚、肉、禽、蛋等搭配,可烹調出中、西式家常便菜和宴席佳肴,春夏秋冬皆可食用,可涼拌、熱炒、燉煮、油炸,是家庭及飲食業(yè)熱烹、涼拌之佳品。而利用淀粉加工粉絲,在我國至少已經(jīng)有1400年歷史。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記載,粉英(淀粉)的作法是“浸米”、“淘其醋氮”、“熟研”、“袋濾”、“杖攪”、“停置”、“清澄”。宋代陳叟達著《本心齋疏食譜》中寫道:“碾綻綠珠”,形象的描述了綠豆粉絲的制作方法。
民間雖有孫臏發(fā)明粉絲的說法,因無文字記載,不能為據(jù)。實際上也很難究其是誰發(fā)明的,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不斷完善而逐步發(fā)展到了現(xiàn)在的先進的工藝和優(yōu)異的品質。
制作方法
配方:
土豆淀粉80斤、木薯淀粉20斤、筋力源0.6-0.8斤、55℃溫水35-40斤 、沸水10斤。
工藝:
1、先將土豆淀粉80斤、木薯淀粉20斤混合均勻。
2、再將筋力源與10斤芡粉混勻,加7斤55℃溫水潤濕,然后加入10斤沸水沖芡,攪拌成芡糊。
3、再將芡糊與其余淀粉攪拌均勻,加入剩余的55℃溫水和成粉團,靜止保溫發(fā)酵20分鐘。
4、再將粉團降溫至25℃放入擠粉機,將粉條漏入開水鍋內,粉條飄上來以后馬上撈入涼水降溫20-30分鐘。
5、將粉條撈出后放到在3~10℃涼棚(或冷庫)熟化8-12小時,然后包裝銷售。
圍場土豆粉條的品嘗吃法
白菜燉粉條
材料
主料:白菜,肉片(用醬油腌漬),
調料:油,蔥,姜,蒜,干紅辣椒,芝麻醬,雞精,鹽
做法
1.鍋內燒油,熱后放入蔥、姜、蒜、辣椒爆炒,放肉片炒至七成熟。
2.白菜下鍋,翻炒片刻,加水、粉條、豆腐,蓋鍋蓋,中小火燜15-20分鐘。
3.粉條變軟,白菜見熟時,放芝麻醬翻炒,蓋上鍋蓋稍燜,加雞精、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