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游饅頭的基本介紹
饅頭是龍游民間傳統(tǒng)米面食,祭禮供奉、喜慶筵宴、過節(jié)饋贈為必備食品,這與《晉書》、《齊書》等史書所載相同,是一種禮儀性傳統(tǒng)面食。
龍游人在外地的時候對饅頭和面包的叫法是很糾葛的.別的地方叫饅頭的(無陷面團)在龍游叫面包,龍游的饅頭是邊上有糊,頂好吃的。要吃到正宗的龍游饅頭應該在清明,端午,中秋,或是春節(jié)到農(nóng)家。
營養(yǎng)價值
饅頭是以面粉經(jīng)發(fā)酵制成,主要營養(yǎng)素是碳水化合物,是人們補充能量的基礎食物。
產(chǎn)品特點
特點是:造型豐滿,端莊美觀,面團發(fā)酵極其充分,酵孔非常細膩,白細如雪,面有銀光,皮薄如紙,吃口松爽滋潤,富有咬勁,絕不粘牙,精美可口,極易消化。其膨脹彈性之強,常令初識者瞠目結舌,為之稱奇叫絕。如將一只大酵饅頭握入掌中,手一張,饅頭立刻像海綿似地恢復其原貌.
歷史民俗
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經(jīng)過瀘水,命廚子以米面為皮,內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顆人頭,灑酒祭江。從此,在民間既有了“饅頭”一說。
龍游饅頭的制作方法
糯米蒸成粒狀干飯,涼后盛入容器,加糯米酒槽(即醪糟或者酒釀)、溫水攪勻,保溫發(fā)酵,見面上泛氣泡有酒香時,濾汁,加少許食鹽攪勻,澄清后即為窖水,用以和面,純人工手搓圓制饅頭。
品嘗吃法
慣上是用蔥花、筍干、肉或蘿卜絲、肉切細做餡兒,回蒸后趁熱夾餡兒再蒸熟等吃食,葷素自便,且?guī)Ш扇~清香,是席上主食,家常便點。
民間尚有油氽饅頭夾油炸臭豆腐干,涮上紅辣醬等吃法,香美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