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干絲的基本介紹
泰州干絲,江蘇泰州漢族傳統(tǒng)名菜,以豆腐干為原料,而不是百頁。制作豆腐干選用的黃豆是里下河地區(qū)純大豆為主,是泰州特有的豆腐干,一般厚2.7厘米,首先將豆腐干切開,要先用“月牙刀”橫著削成厚薄均勻的20多層,這種橫削的功夫泰州人稱之為“飄”,“飄”出的干絲長短一律、粗細(xì)均勻,再斜鋪切成絲,真可謂薄如紙、細(xì)如絲。
2008年,干絲制作技藝,被泰州市政府批準(zhǔn)為該市第二批非遺名錄。
營養(yǎng)價值
干絲中含蛋白質(zhì)比較高的,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有動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等。因此,常吃干絲可以保護(hù)肝臟,促進(jìn)機(jī)體代謝,增加免疫力并且有解毒作用。
歷史民俗
據(jù)考證,泰州煮干絲在乾隆時期名“九絲湯”,即干絲加火腿絲、筍絲、口蘑絲、木耳絲、銀魚絲、紫菜絲、蛋皮絲、雞絲,高檔的還要加海參絲或燕窩絲。
到了清末民初,泰州城“富春”、“榮春”、“海陵春”、“飲香”、“斌園”、“金鳳樓”等數(shù)十家茶館飯店每天早上賓朋盈門,人們吃早茶、談生意、聽小戲。而吃早茶的主要品種就是干絲、點心、湯面,其中尤以干絲最受民眾喜愛。勤勞智慧的泰州先民就在百姓常食的豆制品上做文章,制作出了聞名遐邇的泰州飲食品牌——泰州干絲。
制作方法
原料
主料:方豆腐干400克。
配料: 熟雞絲50克,蝦仁50克,熟雞肫片25克,熟雞肝25克,熟火腿絲10克,冬筍絲30克,淖水的豌豆苗10克。
調(diào)料:蝦子3克,精鹽6克,白醬油10克,雞清湯450克,熟豬油80克。
煮干絲做法
1、選用黃豆制作的白色方豆腐干(方干要求質(zhì)地細(xì)膩,壓制緊密),先片成厚0.15厘米的薄片,再切成細(xì)絲,然后放入沸水中浸燙,用筷子輕輕翻動撥散,瀝去水,再用沸水浸燙2次,每次約兩分鐘撈出,用清水漂洗后再瀝干水分,即可去其黃泔水的苦味。
2、炒鍋上旺火,舀入熟豬油25克,燒熟,放入蝦仁炒至乳白色,起鍋盛入碗中。
3、鍋中舀入雞湯,放干絲。再將雞絲、肫肝、筍放入鍋內(nèi)一邊,加蝦子、熟豬油55克置旺火上燒約15分鐘。待湯濃厚時,加白醬油、精鹽。蓋上鍋蓋燒約5分鐘離火,將干絲盛在盤中,然后將肫、肝、筍、豌豆苗分放在干絲的四周,上放火腿絲、蝦仁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