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粿的基本介紹
燕粿,海南話叫“薏粿”,“薏粑(bua第三聲)”是海南著名的風味小吃。被列為“中華名小吃”其流傳歷史久遠,民間制作相當普遍,在海南農村不少地方,每逢新居入屋和孩子滿月等喜事,都要送一筐或一擔燕稞以示祝賀。 也有稱為憶粿、椰子粿。
產品特點
皮滑且粘,餡料香甜,耐咀嚼,吃之津津有味。
歷史民俗
傳說,在300多年前,某村有一戶人家,張大娘帶著兒子阿春相依為命過日子。
阿春長大成人后,身體健壯,聰明伶俐,還從師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阿春18歲那年離別了母親,在鄭成功部下當海軍,飄洋過海到臺灣去打倭寇,抵御外侮,為民除害。張大娘思念兒子,每逢中秋佳節(jié),就做了兒子在家鄉(xiāng)時最愛吃的粿,擺在月光下,焚香禱告,對月懷思。
冬去春來,不覺整整30年過去了,還不見兒子回來。那年中秋佳節(jié),正當張大娘在月下禱告時,兒子阿春果然回來了,母子相會,悲喜交集,阿春從白發(fā)蒼蒼的老大娘手里接過了“憶粿”,喜慶團圓,此粿因此而得名。
制作方法
1、皮料制作:用糯米浸軟后磨成米漿,裝進干凈布袋壓干成含水量50%的干漿,用三分之一的干漿加適量水煮成熟糊,然后加入三分之二的干漿中揉搓摻和,使之柔韌可塑,然后摘除若干個均等劑子,用手按壓成圓片。
2、餡料制作:用冬瓜糖、冰肉粒(糖漬)、炒芝麻仁、炒花生米(碾裂去皮)、糖桔餅碎塊及白糖或紅糖混攪均勻便成。另一種餡料是使用鮮椰茸、炒花生米、炒芝麻仁及紅、白糖攪勻而成。
3、合成:將糯米皮圓片裹包適量餡料,用一片涂過油的芭蕉葉墊底,如此裹包出若干個生柸后,上籠猛火蒸至熟,出籠時再用芝麻油掃面即成。還有一種做法是,用椰樹葉編成平底口的外殼,將糯米漿(不壓干水分)先下一層于殼底,放入餡料,再入濕米漿蓋面,上籠蒸熟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