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擂茶的基本介紹
海豐擂茶盛行于廣東海豐地區(qū),其實與神州大地的許多地方相仿,凡有客人光臨,都要備茶待客。只是此地的擂茶既有別于客家的飯茶、白族的三味茶、哈尼族的土鍋茶、拉祜族的烤茶、佤族的燒茶,又與廣東潮汕、福建漳州的功夫茶有異,更不要說與內地的一般茶有很大不同了。海豐擂茶始于何時雖然似乎并無“正史”記載,但它代代相傳,顯然已經不知延續(xù)了多少年。如今,它不僅興盛在廣東汕尾地區(qū),而且隨著當地居民的遷徙,還日益向廣東、福建等其他沿海地區(qū),乃至海外蔓延。據說,海豐籍的音樂巨匠馬思聰,在病危臨逝,對身邊親人喟然長嘆的乃是:“可惜我再也不能回到海豐食擂茶了……”
營養(yǎng)價值
擂茶一般只當作飲品。若當藥用,不僅能夠祛風寒、消暑氣、清火解,還有健脾養(yǎng)胃,滋補長壽之功能。
產品特點
擂茶,茶味純,香氣濃,制作簡便,清香可口
歷史民俗
海豐擂茶既是“迎客茶”,又是“情誼茶”、“團結茶”。閑暇無事,飲擂茶,敘舊、聊天,自然別有一番情趣。有時鄉(xiāng)里之間偶生摩擦與隔閡,悔悟的一方便主動備好擂茶請對方光臨舍下敘舊、道歉,和好如初。人們在祝壽、婚嫁、添丁、病愈等喜慶的日子,更是每每要請朋友、親戚、鄰里等來飲擂茶,同時贈以茶葉、花生、芝麻等禮物。
據說三國時期,劉備和曹操交戰(zhàn),因久旱酷暑,致使瘟疫流行,劉備的軍隊吃了當地人做的擂茶后,治好了疫病,打了勝仗。湖南省桃江縣的百歲壽星范香秀對當地的擂茶也情有獨鐘。其做法是:將茶葉、花生、芝麻等放進擂缽內,然后用木棒擠壓,速度由慢變快,一圈圈地擂起來,最后變成糊狀。值得一提的是:該地是我國的長壽地區(qū),當地人都有吃擂茶的習慣,范香秀的長壽與其吃擂茶也不無關系。
海豐擂茶的制作方法
其一般的做法大約是:客人來了,主人遂洗凈茶具,先將茶葉投進刻有鋸紋的“牙缽”內,用木制的茶槌仔細擂之,直到將茶葉擂成粉狀,加上適量的鹽,等水澆上后,即開即沖,然后舀在碗里,再撒上炒熟的花生米、芝麻、炒米等,就成了一碗香噴噴的擂茶。
品嘗吃法
擂茶開水的水溫很有些講究,溫度不能太高,也不可太低。水溫太高易造成混合物的蛋白質過快凝固,沖出的擂茶清淡而不成乳狀;水溫太低則沖不熟擂茶,喝的時候不但不香,而且有生草味?!耙话闼疁乜刂圃?0攝氏度左右,沖出的擂茶才能'水乳交融’,喝擂茶一要趁熱,二要慢咽,只有這樣才會有“九曲回腸,心曠神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