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石斑魚的基本介紹
系鱸形目,鰭科,因其魚身上有花色條紋和異色斑點,故名。石斑魚主要產(chǎn)地在象山漁山島周圍海域,是寧波著名特產(chǎn),也是馳名中外的名貴魚種。1987年,象山縣采用人工試養(yǎng)石斑魚并獲得成功,石斑魚的產(chǎn)量有所提高。
營養(yǎng)價值
1. 石斑魚蛋白質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體代謝所必須的氨基酸外,還富含多種無機鹽和鐵、鈣、磷以及各種維生素;
2. 魚皮膠質的營養(yǎng)成分,對增強上皮組織的完整生長和促進膠原細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稱為美容護膚之魚。尤其適合婦女產(chǎn)后食用。
產(chǎn)品特點
石斑魚,盛產(chǎn)于漁山列島附近清水海域,體中長,側扁,牙尖細,背鰭發(fā)達,全身無鱗或只有極細的鱗片,大的足有二、三斤,因其身上有花色條紋和黑色斑點而得名。又因石斑魚喜棲息巖礁之間,當?shù)厝朔Q它為巖頭魚。根據(jù)身上表皮斑紋的區(qū)別,又分為赤點石斑魚、青石斑魚、寶石石斑魚、六帶石斑魚、云紋石斑魚、縱帶石斑魚等。
制作方法
石斑魚主要以天然野生為主,越大肉越嫩,肉細嫩厚實、無肌間刺,味鮮美。常用燒、爆、清蒸、燉湯等方法成菜,也可制肉丸、肉餡等。代表菜式有清蒸石斑魚。
材料
活石斑魚1條(約重700克)、蔥絲20克 、姜絲20克 、精鹽5克 、芝麻油0.5克 、豉油皇汁60克 、花生油50克。
制作
1、將石斑魚放在砧板上拍暈,放在70℃的熱水中略燙、取出,清水過冷后,打清魚鱗。于肛門處開一刀,將鰓根割斷,用竹筷從口往鰓部插至肚內,將魚鰓和內臟一起挾出,洗凈,用鹽將魚身抹勻
。2.用長盤1個,橫架上筷子兩根,將魚放上,撒上姜絲,用花生油10克淋在魚身上,放入蒸籠。余油和豉油皇汁用碗盛載也一同放入蒸籠,以旺火蒸約8分鐘至剛熟,取出,撒上蔥絲,淋上熟油和豉油皇汁即可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