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繡花鞋的基本介紹
在鞋類大家庭中,鞋文化與刺繡藝術(shù)完美結(jié)合的中國繡花鞋是華夏民族獨創(chuàng)的手工藝品,這種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生活實用品被世人譽(yù)稱“中國鞋”。
產(chǎn)品特點
白族繡鞋 工藝品。流行于云南大理。主要有三類:
其一為船型繡花鞋。盛行于大理海東、下關(guān)山區(qū)、洱源等地。以鞋體象木船得名。以船形為母體,演變出雞冠鞋、魚型鞋等。共同特點是:鞋頭高翅,鞋尾留有尾扣,鞋幫全部刺繡。常用圖案有佛手、石榴、梅、菊、桃等花果及蝴蝶、青蛙、公雞、蟹等動物。鮮艷奪目。
其二為圓口繡花鞋。即系帶圓口布鞋,各地均盛行。僅在鞋頭繡一組圖案,如梅、桃、山茶等花卉,左右對稱。上述兩類為婦女穿用。姑娘從小即學(xué),一雙接一雙,日積月累,到婚嫁時已數(shù)十雙,甚至上百雙。接新娘的隊伍中有專人挑鞋,示新娘勤勞、能干。
其三為繡花涼鞋,男女青年穿用。采用雪白布面與布?xì)ふ澈希舫伤栊瑤托螤?,滾上邊,繡以幾何圖案或二方連續(xù)圖案,以上革底,最后在鞋頭釘上繡球。通常只在節(jié)日盛會或趕集約會時穿用。
歷史民俗
獨領(lǐng)風(fēng)騷的中國繡花鞋在華夏古老的大地上自從由母系社會轉(zhuǎn)成父系社會后,便形成了男耕女織的社會分工,歷代婦女一代一代傳承著古老的繡花鞋技藝,在不盈方尺的鞋材上她們一針一線地述說著各個朝代的審美觀念、文化傳統(tǒng)、倫理道德與時尚價值。繡花鞋的刺繡修飾手法沿襲了東方裝飾唯美的審美風(fēng)尚,注重鞋面的章法,和鞋幫的鋪陳,并配以鞋口、鞋底的工藝飾條。應(yīng)用彩色絲線從鞋頭到鞋跟甚至鞋底和鞋墊上都繡上繁縟華麗的紋樣。繡花鞋繡紋主題來源于生活,主旋律是民間文化和民俗風(fēng)情,基本參案有花鳥草蟲、飛禽走獸、爪蒂花果、山川風(fēng)物、戲劇人物等。吉祥參案有蓮生貴子、榴開百子、雙蝶戀花、龍飛鳳舞等,寓意著生命的贊歌和美滿的人生。踏遍大江南北的繡花鞋最早起源于何時何地?從當(dāng)前所遺留下的傳世品已無從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