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黃米的基本介紹
黃米又稱黍、糜子、夏小米,有糯質(zhì)和非糯質(zhì)之別,糯質(zhì)黍多作以醇酒,非糯質(zhì)黍,稱為穄,以食用為主。糜子脫殼之后稱為黃米,黃米又分粳黃米、糯黃米,有的地方稱為大黃米。糜子是我國僅次于水稻的傳統(tǒng)制米作物,食用方法于大米相同,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營養(yǎng)豐富。
營養(yǎng)價值
府谷縣黃米中蛋白質(zhì)含量達(dá)10.5%, 軟黃米蛋白質(zhì)含量達(dá)13.6%,最高可達(dá)17.9%。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小麥、大米和玉米,尤其是蛋氨酸含量,每100g小麥、大米、玉米分別為140mg、147mg和149mg,而糜子為299mg,是小麥、大米和玉米的1倍多。黃米不僅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對脾胃虛弱、肺虛咳嗽、呃逆煩渴、泄瀉、胃痛、小兒鵝口瘡、燙傷等癥有預(yù)防和治療作用。
歷史民俗
糜子是府谷縣傳統(tǒng)栽培作物之一,常年播種面積12-15萬畝左右,占全縣糧播面積53萬畝的23%,其中硬糜子(粳性)占 80%,軟糜子(糯性)20%;平均單產(chǎn)約150-200公斤/畝,年總產(chǎn)1.8-2萬噸,占全縣糧食總產(chǎn)量的40%。
鑒別真假
染色小米的感官鑒別法:色澤:新鮮小米,色澤均勻,呈金黃色,富有光澤;染色后的小米,色澤深黃,缺乏光澤,看去粒粒色澤一樣。氣味:新鮮小米,有一股小米的正常氣味;染色后的小米,聞之有染色素的氣味,如姜黃素就有姜黃氣味。水洗:新鮮小米,用溫水清洗時,水色不黃;染色后的小米,用溫水清洗時,水色顯黃。
府谷黃米的品嘗吃法
粽香黃米雞
原料:雞腿2個、黃米、葡萄干30克、枸杞20克、粽葉40張
調(diào)料:鹽5克、蠔油2湯匙、料酒1茶匙(5ml)、生抽1湯匙(15ml)白糖1茶匙(5克)、香油2湯匙(30ml)
制作:
1、黃米洗凈后,用清水浸泡12小時以上,用前瀝干水分。將枸杞和葡萄干用清水浸泡5分鐘后,洗凈瀝干備用。2、雞腿去骨切成小條,加入鹽和蠔油攪拌均勻,腌制15分鐘。
3、將黃米倒入碗中,加入葡萄干,枸杞和腌好的雞肉,攪拌均勻,再調(diào)入料酒,生抽,白糖和香油再次攪拌均勻。
4、將粽葉的頭尾剪掉,把兩片粽葉疊在一起,將黃米雞肉用勺子盛到粽葉的尾部(邊緣空出1厘米的距離),然后從底部向上卷起成筒狀,如粽子本身的重量無法壓住底邊,可以用線繩系緊。
5、卷好后放入蒸籠或蒸鍋里,大火加熱,水沸騰后繼續(xù)蒸30分鐘,每隔10分鐘,往鍋中倒入一些水以免干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