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火燒的基本介紹
火燒是河南豫北地區(qū)獨有的一種漢族傳統(tǒng)小吃,而延津火燒又是火燒家族中一枝獨秀。延津火燒似燒餅而比燒餅大,像肉盒而比肉盒焦,渾圓如餅、色如紫銅、中間鼓凸、層次分明,素以個大肉多、外焦里嫩、香而不膩、食用方便而備受食客青睞。
高官大賈,遠方來賓,初到延津,招待客人除了佳肴美酒外,上幾個火燒也是必不可少的。外地人到延津不品嘗延津火燒,大抵如到河南不吃河南燴面,到安陽不吃道口燒雞,到開封不吃桶子雞,到新鄉(xiāng)不吃世魁牛肉一般,總要引為一樁憾事的。而且便宜實惠,花少錢就可以頂一頓飯。
產品特點
延津火燒不僅色香味美,而且價格便宜,莫說達官顯貴,即便升斗小民,也絕無不堪重負之嫌。
歷史民俗
延津火燒的發(fā)源地是安陽市滑縣牛屯鎮(zhèn)。在當時是延津牛屯后來牛屯歸滑縣牛屯,因為延津縣王樓鄉(xiāng)與牛屯鎮(zhèn)只有一條馬路之隔,也就慢慢流傳到延津全縣,時間久了,在人們觀念中火燒便成了延津火燒。咱延津至少也是國內頂尖的優(yōu)質小麥基地。
火燒現(xiàn)于延津由來已久。而今漫步延津,大街小巷,酒樓飯館,火燒幽香隨處可覓,從業(yè)人員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夫妻搭檔,或師徒擱伙,或倚飯店而設,或獨立街頭擺攤,據(jù)粗略統(tǒng)計,2013年僅縣城火燒攤點即不下百余處。尤其是西街羊肉火燒店、三里莊伊興美食城清真杜記羊肉火燒、東街菜市場等知名攤點,“食之者眾,生之者寡”,常出現(xiàn)排隊以求現(xiàn)象,來晚了,抱憾而歸者也不乏其人。
制作方法
正宗延津火燒的做法是頗為講究的,優(yōu)質打造了舉世無雙的延津火燒,面粉、油料、作料都必須用上等品,面粉是中國第一麥原產地延津,肉料是雙匯眾品,調料是蓮花王守義十三香,和面用水冬天為“甩手水”,夏天用“陰陽水”,春秋為“頂手水”。天熱時斤面兌水二兩許,天冷時斤面兌水半斤,和面時要猛揉慢“醒”,做到盆里不留剩水,面里不窩生面,面劑大小適中,打時緊摔慢抻,要求手不離油,面不粘手。將面劑拉得長如腰帶,寬約寸許,再卷成陀螺狀,旋磨成型后壓平。遇火力炙烤,中間則會自然膨脹鼓出。爐槽里要經常存油錢深,火燒入爐后,需猛火熏,文火悶,不時刷油,出熟放生,循環(huán)往復,短需一刻鐘,長則半小時,方可下爐。
帶餡火燒也是延津火燒的一大特點,餡為細碎五花精肉 (回民多為羊肉)、細鹽、蔥花、孜然、作料面拌和均勻,面伸開后卷入其中。火燒熟后,買者須從側面利一小縫,以散發(fā)其殼內熱氣,否則,將灼熱難以下口。
自20世紀以來,延津流行的“夾什”火燒更加豐富了火燒內容,或雞蛋或牛肉或火腿腸或豆腐串或綠豆芽,在爐面上切開攤好,佐以精鹽、蔥花、麻油、孜然、甜面醬、辣椒面、胡椒粉,煎熟后,將火燒環(huán)面切開一半夾入心內,口感香甜適中,麻辣爽口,風味更是別具一格,未及下爐即香氣四溢,食者贊不絕口,聞者垂涎欲滴。
延津火燒的獲獎榮譽
現(xiàn)已有人申請成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注冊了“烏巢”、“大口客”等商標。并在傳統(tǒng)加工工藝、配料工藝上進行創(chuàng)新改良,制作出了口感更細膩、味道更鮮美、外觀更炫、香氣連綿的新口味延津火燒。并且,戀家的延津人也走出家門,到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靠自己老輩傳下來的手藝賺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