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烘糕的基本介紹
麻烘糕是湖北著名的漢族傳統(tǒng)糕類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細,香甜松脆,質(zhì)地優(yōu)良,被譽為湖北特產(chǎn)。
產(chǎn)品特點
產(chǎn)品的特點之一是用料講究。產(chǎn)品選用湖北應山縣的上等糯米,黃梅縣特有的黑芝麻,咸寧縣特產(chǎn)桂花,配上精制綿白糖、小磨香油等優(yōu)質(zhì)原料,按傳統(tǒng)生產(chǎn)工藝精制加工而成。
糕片呈長方形薄片狀,白線邊,邊白如雪,黑麻芯黑白相映,形成鮮明對照,各顯自身特色。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等特點,又有云片糕甜潤易溶的風味。其濃郁的芝麻香味、桂花清香浸入肺腑,是品茶待客饋贈親友的佳品。
制作方法
原料配方(100公斤成品):綿白糖55公斤、糕粉35公斤、熟黑芝麻10公斤、糖桂花2公斤、小麻香油2公斤。
制作方法:在壓制糕坯的前一天,將一定量的綿白糖過篩,除去糖籽及雜物,倒在案板上圍成圈。再將配好的小麻油和適量的熟水或過濾水倒入圈中攪拌,并逐步拌入綿白糖搓擦均勻。然后放入木槽中靜置待用。這個過程在工藝上稱為“脹糖”。也是生產(chǎn)的準備工序,一般都在燉糕的前一天準備就緒。
下一步,視糕盆數(shù)量的多少,取一定量脹好的糖置案板上,加入配比的糕粉一起拌合,務必使糖與糕粉充分擦搓均勻。其物料的干濕程度視天氣情況而定。當手感綿軟、柔和時即可過篩。這在工藝上稱為“擦糕”。
將過篩后的糖糕粉分出少量作糕胚的底面料,其余的糖糕粉中加入早已拌合好的芝麻和桂花混合均勻,作為糕胚的芯料,這時應按程序將底部料、芯料、面料放入糖盆中輔墊均勻,壓緊分條后燙盆倒出,然后整齊地碼放入箱內(nèi)。分層篩上熟面粉蓋住糕胚,存放一天,讓其逐漸吸收糕胚的水分,使糕胚組織緊密。這個操作過程在工藝上稱為“燉糕”。
第二天,取出糕胚,通過切片、烘烤、整理、計量等各道工序,最后包裝入庫,完成了生產(chǎn)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