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圓子的基本介紹
“徽州圓子”是正宗徽菜品種之一。起源于歙縣,別稱“細沙炸肉”,約在200年前就己流傳各地。這道菜是將熟肥膘、桔餅、蜜棗、青梅等細丁拌入白糖和桂花,做成小圓餡心。然后用雞蛋、肥膘泥、濕淀粉、炒米花拌勻,用水酒濕撳餅包成圓子,形如乒乓球大小,經(jīng)油炸熟后澆上用白糖、青紅絲熬成的鹵汁而成。
產(chǎn)品特點
其成品顆粒勻稱,色澤金黃閃光,吃起來外層松酥、餡心香甜味美,是一道深受歡迎的大眾菜。
制作方法
原料/調(diào)料:炒米500克,雞蛋1只,熟豬肥膘肉100克,金桔20克,生豬肥膘肉100克,糖桂花1茶匙,白糖300克,蜜棗25克,青紅絲、香油、青梅、生粉各適量。
①將熟豬肥膘肉、金桔、蜜棗、青梅分別切成綠豆大的丁,放在碗內(nèi),加入白糖(200克)、糖桂花拌勻,做成比杏核稍大的核心。另將生豬肥膘肉剁成泥,放在碗內(nèi)打入雞蛋,加生粉拌勻,再放入炒米拌勻,用手搓散成濕炒米。
②用手蘸冷水灑在一部分濕炒米上(用一點,灑一點,拌一點,如灑水面積過大,會影響炒米粘度),取一份濕炒米,放入手掌上,搓成一個直徑約5厘米的薄餅,包入一個餡心,用手搓團成圓子,放在碟里。
③燒熱鍋,下香油,燒至五、六成熟時,下圓子,炸成金黃色時撈出裝碟。
④在炸圓子的同時另用一炒鍋,放入適量水、白糖、青紅絲,用小火煮滾,淋上香油,均勻地澆在炸好圓子上即可。(炒米:將糯米淘洗凈,蒸成干飯曬干搓散,放在鍋內(nèi),加上干凈細沙炒至米粒膨脹,呈白色盛出篩去細沙即成,也可用粳米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