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面酥糖的基本介紹
豆面酥糖是北京市的漢族傳統(tǒng)名點(diǎn)。細(xì)甜香膩,不糊嘴,不粘手,富有豆粉的芳香和玫瑰花香味。采用顆粒飽滿的黃豆,經(jīng)炒熟以后磨粉,和白糖、面粉配成豆面胥,與飴糖坯制成酥糖,其工藝和黑芝麻酥糖相同,豆面酥糖具有大豆的芳香,由于物美價(jià)廉,深受廣大消費(fèi)者的歡迎。
產(chǎn)品特點(diǎn)
色澤:黃、褐白顏色分明。
外形:螺旋形厚四方體,每包4塊,凈重450克,誤差5克,大小薄厚均勻,豆面胥子和糖皮相間的七折層次清晰不亂,花紋均勻美觀,中心糖餡顏色鮮明精細(xì)。
滋味:細(xì)甜香膩,不糊嘴,不粘手,富有豆粉的芳香和玫瑰花香味。
制作方法
原料配方:豆面、小麥面粉、古巴糖、綿白糖、糖玫瑰、香油、飴糖。
黃豆→烘烤→過羅→磨粉 綿白糖、香油、糖玫瑰→調(diào)制糖飴
1.磨制豆面胥子:將顆粒飽滿的黃豆炒豆炒熟不糊,磨成黃豆粉,把黃豆粉、古巴糖、小麥面粉混合均勻,再進(jìn)行磨制過羅。
2.取綿白糖,香油、糖玫瑰混合擦勻備用。
3.熬糖坯:同芝麻酥糖。
4.拔糖、擺糖、包胥子、捋條、切塊、包裝等工藝同黑芝麻酥糖。稍有不同的是:黑芝麻酥糖包胥子5次,第6次包糖餡,豆面酥糖包胥子6次,第7次包糖餡。其原因是芝麻含油多,磨成粉配制的胥子比較柔潤,而豆面胥子比較干燥松散,每次包在糖坯里的胥子比芝麻胥子數(shù)量要稍少些,為了保證制品的質(zhì)量,因此豆面酥糖比芝麻糖在包胥工藝上需多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