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川芎的基本介紹
川芎:是都江堰市主產八大中藥材之首,為常用中藥材,有行氣活血、散風止痛、鎮(zhèn)靜開氣等功能。川芎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株形高約1米,遍體芳香,獨以地下之塊莖入藥。其塊莖以個大、質優(yōu),心似菊花,香氣濃郁,療效獨特而久負盛名。銷路遍及國內及香港、越南、東南亞各國。
都江堰是川芎的原產地,有上千年的種植歷史,因為這里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川芎的品質無處能敵。2006年都江堰市川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原產地保護。都江堰川芎川芎,一種中藥植物,常用于活血祛瘀,行氣開郁,祛風止痛,主要栽培于四川、云南、貴州、廣西、湖北等地。都江堰是川芎的原產地,有上千年的種植歷史,因為這里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川芎的品質無處能敵。
在2002年以前,都江堰基本上是農戶自發(fā)在種植川芎,很零散,沒有形成規(guī)模,因此農民也沒有將其作為經濟支柱來抓。從2002年起,該市發(fā)現,川芎這個主要產于都江堰的農產品可以作為農業(yè)支柱產業(yè)之一來發(fā)展。于是,該市開始帶動農民規(guī)?;N植。生產規(guī)?;院?,產量有了保證,前來采購的公司一下就多了,價格也逐漸提升。但是,都江堰產的川芎價格提升之后,外地產的川芎也運到都江堰“暗渡陳倉”。由于外地川芎品質較差,摻假后的都江堰川芎再次價格走低。2007年9月26日,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對“都江堰川芎”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理標志產品不僅杜絕了冒充都江堰川芎事情的發(fā)生,更重要的是,都江堰川芎種植戶真正具有‘都江堰川芎’這塊地域品牌了。地理標志產品批下后,都江堰產的川芎價格突然就從每公斤六七元錢飆升到了10元,現在已經28元了,川芎種植戶享受到了品牌帶來的實惠。
生長環(huán)境
川芎喜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較濕潤的環(huán)境。但川芎苓種培育階段和貯藏期,則要求冷涼的氣候條件。生長期280-290天。平壩地區(qū)宜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質壤土。
繁殖方法
川芎用莖節(jié)(芎苓子)作種。每年地上枯萎后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莖節(jié)切下來,每節(jié)有芽1-2個,每公頃用種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莖加工成商品。將種苗窖藏次年驚蟄前栽種,條栽溝深12~16厘米,株行距20-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穴放1-2塊苗,芽尖向上,覆細土6厘米,底肥每公頃15000-22500千克。
產品特點
主要特點 據史書考究,川芎是都江堰市的傳統地道藥材,栽培歷史悠久。宋仁宗年間(公元一○二三年至一○六三年)即有栽培,至今已有1000多年栽培歷史,在我國最早的一部藥學書著《神農本經》中就有記載,而后許多醫(yī)藥書籍中均有論著。《中藥材》2001年第5期《川芎的品質、產地的歷史考證》一文,進一步考證了川芎的歷史產地位于金馬河上游右岸一帶,即:都江堰市河西區(qū)的徐渡、石羊、柳街、安龍一帶。本地特具的土壤、氣候生態(tài)條件和藥農豐富的精良栽培技術,生產出的川芎色、香、味獨具一格,以個大、質優(yōu)、香氣濃郁、切面呈菊花狀、油浸色,稱“菊花心”川芎,療效獨特而久負盛名。早在1980年,中國藥材公司在廣州進行全國川芎質量評比,都江堰市的川芎以個大肥滿、質堅實、油性足(揮發(fā)油)、心似菊花(斷面紋斑)、香氣濃郁,獲得全國川芎質量品比第一名。據《醫(yī)學通訊》(1986年第15卷第7期)報道,都江堰市所產川芎其藥用有效成份居全國之冠,并是全國川芎生產的最佳種植地區(qū)。在以后的川芎歷次評比中,都江堰市的川芎質量均居全國之冠。
歷史民俗
唐朝初年,藥王孫思邈帶著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披荊斬棘采集藥材。一天,師徒二人累了,便在混無頂的青松林內歇腳。忽見林中山洞邊一只大雌鶴,正帶著幾只小鶴嬉戲。藥王正看得出神,猛然聽見幾只小鶴驚叫,只見那只大雌鶴頭頸低垂,雙腳顫抖,不斷地哀鳴。藥王當即明白,這只雌鶴患了急病。
第二天清晨,天剛亮,藥王師徒又到青松林。在離鶴巢不遠的地方,巢內病鶴的呻吟聲清晰可辨。又隔了一天,藥王師徒再次到青松林,但白鶴巢里已聽不到病鶴的呻吟了。抬頭仰望,幾只白鶴在空中翱翔,嘴里掉下一朵小白花,還有幾片葉子,很像紅蘿卜的葉子。藥王讓徒弟撿起來保存好。
幾天過去了,雌鶴的身子竟已完全康復,率領小鶴們嬉戲如常了。藥王觀察到,白鶴愛去混無頂峭壁的古洞,那兒長著一片綠茵,花、葉都與往日白鶴嘴里掉下來的一樣。藥王本能地聯想到,雌鶴的病愈與這種藥有關。經過實驗,他發(fā)現這種植物有活血通經、祛風止痛的作用,便讓徒弟攜此藥下山,用它去為病人對癥治病,果然靈驗。藥王興奮地隨口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鶴過往處,良藥降蒼穹。這藥就叫川芎吧!”“川芎”由此而得名。
鑒別真假
根莖為不規(guī)則結節(jié)狀拳形團塊,直徑1.5-7cm。表面黃褐色至黃棕色,粗糙皺縮,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jié);頂端有類圓形凹窩狀莖痕,下側及輪節(jié)上有多數細小的瘤狀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灰黃,具波狀環(huán)紋形成層,全體散有黃棕色油點。香氣濃郁而特殘,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以個大飽滿、質堅實、斷面色黃白、油性大、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木栓層為10余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韌皮部寬廣,散有根主跡維管束。形成層環(huán)波狀或不規(guī)則多角形。木質部不規(guī)則多角形。木質部導管多角形或類圓形,大多單列或排成“V”開,偶有木纖維束。髓部較大。薄壁組織散有多數油室,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淡橫棕色,近形成層的油室小。薄壁細胞富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結晶。
都江堰川芎的獲獎榮譽
2002年評為中國西部農業(yè)博覽會“名優(yōu)農產品”;
2004年9月獲國家農業(yè)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2005年都江堰市石羊鎮(zhèn)獲國家農業(yè)部無公害川芎基地稱號;
2006年都江堰市川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原產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