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窩茶的基本介紹
“象窩茶”是廣東省新興縣十分有名的特色產(chǎn)品,因產(chǎn)于該縣象窩茶場而得名,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有悠久的人文歷史,其品質(zhì)優(yōu)良, 茶多酚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象窩茶有紅茶、綠茶、烏龍茶三大類,滋味濃厚,入口生津,回甘味特強。
營養(yǎng)價值
經(jīng)過現(xiàn)代科學的分離和鑒定,茶葉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四百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學成分和無機礦物元素含有許多營養(yǎng)成分和藥效成分。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堿、蛋白質(zhì)、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
產(chǎn)品特點
具有形美、色清、香郁、味醇的特色,以香氣清鮮馥郁,滋味鮮美甘爽,湯色綠黃明亮而深受名家贊賞。
歷史民俗
廣東省新興縣共成東水一帶,地處天露山脈,海拔基本在500米以上,屬于高山地帶,但由于臨近大海,這里長年霧氣縈繞,溫濕度高,正好擁有種植高山茶的良好地理環(huán)境,所以這里一直有茶葉生產(chǎn)。在古代,當?shù)氐耐撩窬鸵呀?jīng)移植山上的野生茶樹,經(jīng)培育后制成小葉綠茶飲用,稱作“水源茶”,但總產(chǎn)量不多。到解放后的集體經(jīng)濟時期,共成公社創(chuàng)辦象窩茶場,引進云南的茶種開始大面積種植茶樹,自此“象窩茶”漸漸有了一點名氣。
象窩茶的制作方法
1、加工工藝:鮮葉→攤青→殺青→揉捻→干燥→揀剔→提香→包裝入庫。
2、工藝要求:
(1)攤青:鮮葉厚度5至15cm,攤青時間4至8h,鮮葉失水率達15%至20%。
(2)殺青:溫度控制在240℃至300℃。
(3)揉捻:成條率≥95%。
(4)干燥:干燥后毛茶含水量要低于5%。
(5)提香:溫度控制在70℃至80℃,時間2至3h。